中國民間故事九則
拔苗助長
從前,宋國有個急性子的農民,他總是覺得田裡的苗長得太慢。他每天都要去田裡看好幾次,看看他的苗長高了沒有。可是每次去看,田裡的苗還是沒長高。有一天,他想了一個辦法:「我拔了拔苗,苗不就長高了嗎?」於是,他就動手拔苗。
每一棵苗他都拔高了一點兒。他從中午幹到晚上,拔完了苗,自己也累壞了。一回到家,他就說:「今天我真累。」兒子問他:「父親,你為什麼這麼累?」農民說:「我今天去拔苗了,田裡的苗都長高了很多。」兒子一聽,馬上跑到田裡去看,田裡所有的苗都已經死了。
葉公好龍
從前有一位葉公,他十分喜愛龍。他的房間裡,他的門上,窗上都請人刻上了龍。雪白的牆上也畫了一條條巨龍。他牙的衣服上也都繡上了龍。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葉公好龍。天上的真龍聽說以後,很受感動,親自下來看看葉公。真龍先來到葉公的客廳,又來到葉公的書房。葉公一見到真龍,嚇得臉都白了,馬上就跑了。
自相矛盾
從前。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。他為了吸引人們來買,就大聲叫賣他的矛說:「快來看,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,所有的盾它都能穿透。」說完,他又大聲叫賣他的盾:「快來買,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,沒有矛能穿透它。」旁邊的人聽到這些都笑了,問他:「你的矛最尖利,你的盾最堅硬,你試試用你的矛穿你的盾,會怎麼樣?」這個人一聽,不知道說什麼好了。
刻舟求劍
一天,有個楚國人坐船過江。船到江心時,他的寶劍不小心掉到江裡了。他趕快用刀在船邊刻了一個記號。他說:「我的寶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。」船到了岸邊,這個楚國人馬上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,找他的寶劍。找了半天,什麼也沒有找到。
人們見他這樣做,就說:「船走了,可是掉在江心的寶劍沒有動。像他這樣找劍,真是太笨了。」
兒子和鄰居
從前,宋國有一個富人。一天,一場大雨沖壞了他家的牆。雨停了以後,他兒子說:「父親,我們應該馬上找人修牆。不修,可能會有壞人進來偷東西。」住在隔壁的二位老人也說:「你們應該修牆。不修,小偷太多,會來偷東西。」
那天晚上,小偷果然來了,偷走了很多好東西。第二天,富人全家都說富人的兒子真聰明,可是他們都覺得來偷東西的人很可能就是隔壁的那個老人。
杯弓蛇影
從前,有個叫樂廣的人。他的好朋友經常到他家來喝酒。
有一次,他朋友喝過酒後,很久沒有再來。樂廣覺得很奇怪,於是就去朋友家看看是怎麼回事。
原來,他朋友病了。他說上次在樂廣家喝酒時,喝進了一條小蛇,所以一直覺得肚子痛。樂廣:回到家裡,就坐在他朋友坐過的地方,倒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。他一看,杯子裡真的有一條小蛇。他看看四周,再看看酒杯,發現杯子裡的「蛇」原來是掛在牆上的弓的倒影。
樂廣馬上把他的朋友請來,讓他坐下,再給他倒了一杯酒,然後問他:「看到蛇了嗎?」朋友一看,杯子裡又有蛇在動,臉都嚇白了。樂廣走過去,把牆上的弓拿下來,再問朋友,「還能看到蛇嗎?」朋友一看,蛇沒有了。他一下子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,他的病也立刻好了。
梁山伯與祝英台
傳說祝英台是一位富家女子,才貌出眾,很有個性。那時,女孩子是不許上學讀書的,所以她只好女扮男裝去上學。在讀書的三年裡,她認識了誠實、英俊的梁山伯,並深深地愛上了他,可是梁山伯對此事卻一無所知。
畢業後,祝英台回到家中,但她日夜思念著梁山伯。幾個月後,梁山伯聽說祝英台是女孩子後,立即來到祝家求婚,可是祝家已答應把祝英台嫁到馬家。梁山伯得知此事後生了重病,不久就去世了。祝英台非常痛苦,又不得不聽從父母的安排。結婚那天,在去馬家的路上,祝英合要求停下來看一眼梁山伯的墳。
祝英台一看到墳就大哭了起來。突然一聲巨響,墳墓打開了,祝英台便跳了進去。不久,人們就看到一對蝴蝶從墳墓裡雙雙飛出。
牛郎織女
傳說很久以前,有一個孤兒叫牛郎,只有一頭老牛跟他做伴。有一天他放牛時,一群仙女正在河裡洗澡,老牛就讓牛郎拿走了仙女之一——織女的衣服。後來牛郎和織女結為夫妻,並育有一兒一女,過著幸福的生活。
可是好景不長,王母娘娘得知這件事後很生氣,就讓織女返回了天上。後來老牛生病死了。死之前它告訴牛郎,他可以披著牛皮飛到天上。於是,牛郎就披著牛皮,帶上一雙兒女,飛到了天上。這時,王母娘娘卻用她頭上的銀簪在天上劃了一條線,這條線一下子就變成了銀河,使得牛郎織女不能相見。
後來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,每年七月初七就用它們的翅膀搭成一座鵲橋,讓他們團聚。王母娘娘知道後,答應每年的這一天讓他們相會一次。這也就是「七夕」這個傳統節日的由來。
一舉兩得
從前,有一個人在山腳下看見兩只老虎正在爭吃一頭死牛。這個人就想上去殺死這兩只虎。他的同伴馬上說:「等一下!為了爭吃牛肉,兩只老虎一定會打鬥。打到最後,一定是小虎死,大虎傷。這時,你再上去殺死那只受傷的老虎,就可以同時得到兩只老虎。」
果然,兩只老虎真的為爭吃牛肉開始打鬥起來。最後,小虎死了,大虎傷了。這時,這個人用劍一下子殺死了那只受傷的老虎。他一舉得到了兩只老虎。
附件列表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